今天的天空灰灰的,
還不時飄著小雨,
在印象中,
這是我有記憶以來,
第二次到中正紀念堂,
剛好兩次都與賀寶芙有些許的關係,
上次是來這裡參加賀寶芙在台灣的14週年路跑活動,
而這次則是因為賀寶芙的風尚之旅的關係讓我來到了台北,
於是就藉機來中正紀念堂看看此次的展出的世界恐龍大展,
其實早就想要來看看了,
只是一直沒有北上的規畫,
這次剛好有這樣的機會當然就不可放過囉~
誰叫我從小就是一個恐龍迷呢?
世界恐龍大展於中正紀念堂的一展廳展出,
但中正紀念堂的一展廳又在哪裡呢?
不在"國家音樂廳",
也不在"國家戲劇院"。
其實一展廳就在中正紀念堂的正下方,
入口設計在中正紀念堂的兩旁,
如果沒來過還真不知道,
原來中正紀念堂的正下方還存在著這樣的空間。
不過我好像進錯了入口,
還必須走到另一邊才是入口的售票處。
不過也因為這樣我才能看到這幾知會動的電動恐龍,
現場還有不少小朋友搶著與牠們拍照。
這裡總共設置了三個會動的電動恐龍,
不過這並不是我此行的重點,
因為牠們給我的感覺就是少了那麼一點真實感,
還是趕快買票進場比較實際。
一進場之後,
迎接著你的就是這隻會說會動的迅猛龍,
牠對你訴說著恐龍發展的歷史。
對面的小展窗中展示著好幾種恐龍的牙齒,
有亞伯托龍、暴龍、圓頂龍…等,
依化石的旁邊的編號,
在下方的解說牌上都可以看到相對應的解說,
包含了名稱、學名、產地及活耀的年代。
下一個展示窗中出現的是"加斯頓龍"的頭骨的化石,
產於美國的猶他州,
是白堊紀早期的恐龍。
接著這個是"冰脊龍",
這也是進來後第一個較大較完整的化石展品。
再往前一點,
我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
這不是國中時期在生物課本中看過的"始祖鳥"化石嗎?
化石及考古的研究總是無止盡,
在那個遙遠未知的年代,
有太多的未知,
很多的發現及很多的推論,
就像這"天青石龍"的化石一樣,
這種算是新發現的品種,
目前也只找到了這其中的一部份。
在這個天青石龍的身上首次發現了恐龍完整保留的尾巴,
而且依現在生物的骨骼來判斷,
擁有尾端骨就表示可能擁有尾羽。
這是學者預想出來"天青石龍"的樣子,
在黑板上寫有很詳細的介紹,
化學者研究骨骼形狀後,
認為牠是與偷蛋龍同種類的物種,
所以就根據偷蛋龍來推測出牠全身的姿勢,
雖然天青石龍的身上有羽毛,
但由骨骼的結構來看,
天青石龍是無法飛翔的,
身上的羽毛只是為了保持體溫。
另外一邊也展示著很多的化石,
不過由於是星期假日的關係,
很多家長都帶著小朋友一起來參觀,
幾乎是呈現一個人擠人的情況,
拍照時也不時被擋到,
不然就是擋到別人。
在展廳中又規劃了幾個不同的空間,
每個空間都有各別的主題,
過了一個門之後,
這邊的氣氛又有些許的不同,
在這裡展示的主題是化石開採時會用到的一些工具,
如上圖中的餐盤、杯子及工作日誌。
一旁還有手套、毛刷、鞋子、背包及食物
這邊的則是帳篷,
除了實物之外,
牆上也貼滿了化石開採現場的照片。
這張是化石開採地的空拍圖,
在現場挖掘到兩隻恐龍的化石,
分別是藍色的"特暴龍",
及黃色的"櫛龍"。
為了讓來看展的人可以更了解現場的情況,
除了播放影片之外,
在地板上也印了放大的圖片讓人一邊看影片一邊比對。
找到化石後,
除了還原恐龍原本的模樣,
另一個重要的工作就是製作模具和複製品,
在一旁的看板為我們解說著製作模具的過程。
在同一個空間中還擺設了製作模具所需的工具,
以及用影片介紹製作過程。
由於恐龍已經沒有存活的同類,
要判斷出牠們以什麼樣的姿勢站立著並不是件簡單的事,
所以我們也並不清楚骨骼是以什麼方式排列,
目前存在的一切都是研究之後所得到的推論。
來到了下一個空間,
這個展示空間中是以"櫛龍"的化石為主題,
首先我們看到的是印有櫛龍腳印的化石,
研究恐龍除了從骨骼之外,
有時還可以藉由足跡的化石來得到補充,
比如說可以從足跡上的施力點來了解牠們站立及行走的方式。
除了腳印之外,
一旁還有櫛龍腿部的化石。
接著出現的是真實比例的櫛龍化石,
看到這大小還真是壯觀呀,
除了上臂骨之外,
排列的都是右半邊的骨骼。
在發現此化時的同時也找到了"特暴龍"的化石,
也就是上一個展示空間中在挖掘場看到的那兩隻"櫛龍"與"特暴龍"啦~
仔細看的話,
可以在櫛龍的骨頭上發現反覆的咬痕,
從傷痕大小與間隔來看,
推論可能是特暴龍在吃櫛龍肉的時侯留下的痕跡。
學者也推論可能是這頭櫛龍在過世之後,
左半邊的部分被其他的肉食恐龍給吃掉了,
就如上圖中的想像圖那樣。
除此之外,
這次也找到的恐龍皮膚紋路的化石,
說它是化石,
其實就是皮膚印在泥土上所留下來的痕跡。
另外,
從恐龍的尾部的胃頭上也可以判斷牠曾受過傷,
因為骨頭在受傷過後都會產生自動修補的能力,
但修補過的骨頭不會跟原本的一樣,
就算是人類也是如此,
因此研判牠是受過傷的。
櫛龍復原的今與昔,
就像我前面所提到的,
化石及考古的研究總是無止盡,
很多的發現及很多的推論,
這個圖表上即是我們對櫛龍不斷研究的演進,
在1940年代,
我們認為櫛龍是用雙腳走路的,
但這個論點到了1970~1990年間有了轉變,
因為櫛龍的前肢有蹄狀構造,
再加上沒有在地面發現尾巴拖行的痕跡,
所以認為櫛龍為四足著地的步行。
到了現在,
由於找到的化石越來越多,
再加上足跡的比對,
又有了進一步的修正,
櫛龍平時以雙足行走,
只有在休息的時侯會把前肢放下來。
看完成櫛龍之後,
接下進到了下一個展示空間,
這個空間中展示了各式各樣的遠古生物及恐龍化石,
照片上的這個稱之為"巨菊石"。
會稱之為"巨菊石",
想必應該很巨大吧,
到底有多大呢?
我把人一起拍進來比較一下,
這個人沒有160公分也有150公分,
所以這個巨菊石大約有170公分左右吧!
看到這個,
應該讓人不陌生,
對恐龍有點小了解的人,
很多人都知道"劍龍"這種恐龍。
但解說牌上卻是寫著"西龍",
難道是我們看錯或是記錯了嗎?
其實牠是劍龍,
同時也是西龍,
怎麼會這樣呢?
還記得國中生物教過的「界、門、綱、目、科、屬、種」嗎?
西龍是劍龍科,
而在劍龍科的底下又分為很多不同的屬,
牠們的背部及尾巴長的都不太相同,
這個品種在美國西部被發現,
因此被命名為"西龍",
這些現場都有影片說明喔~
在西龍對面的即是"異特龍",
為什麼會這麼排列呢?
因為在這頭異特龍的手臂上發現了一個研判是受到西龍尾巴攻擊所留下的傷口,
所以這頭特暴龍可能與西龍曾經發生過衝突。
異特龍是一種很類似暴龍的恐龍,
但他的體形明顯比暴龍來的小,
從頭部的骨頭的判斷,
異特龍的咬力只有暴龍的六分之一,
是不是能一口氣讓獵物致命還是個問題,
所以究竟異特龍是獵補食物還是以屍體為主要的食物來源呢?
這點到目前為止都還沒有個正確的答案。
準噶爾翼龍,
現場只有看到頭骨,
應該是目前這個品種就只有找到這個吧!
在一旁展出的則是骨架完整的翼龍,
之前看過一個研究說翼龍的骨頭的細了,
所以推論牠們無法揮動雙翼,
只能運用氣流來飛行,
我今天看到這完整的化石,
那個手骨還真像是兩根竹杆綁在一起似的。
接著這個是不是也很眼熟呢?
沒錯!這也是在國中課本中出現過的腔棘魚化石,
印象中在上個世紀還有在海中被補捉到的例子,
也因此被稱之為活化石。
這邊展示的是一些菊石類的化石,
跟之前看到的那個巨菊石看起來實在差太多了。
接下來看到的這個是"堅爪龍"的化石,
牠是生活於白堊紀早期的肉食性恐龍,
在"堅爪龍"的解說牌上寫著一個有趣的發現,
在發現此化石的同時,
在化石腹部的部份發現了魚鱗及牙齒的化石,
推測這魚應該是這"堅爪龍"死前的最後一餐吧!
堅爪龍的嘴形與目前的鱷魚很像,
都是長嘴及圓錐形的牙齒,
這都是適合吃魚的特徵。
在堅爪龍的另一頭躺著的是"冠龍",
同樣生活於白堊紀,
但牠生長於晚期,
而且是草食性的恐龍。
冠龍的頭上有個巨大的骨質,
這個骨質稱之為「冠飾」,
其中有與鼻孔相通的空洞,
有可能用來共鳴,
再看看牠背後的那張圖片,
記得牠嗎?
印象中牠曾經在「侏羅紀公園」的第一集中登場過。
看到牠,
記得牠叫什麼嗎?
前面曾經看過牠的頭骨喔~
就在進來不久的時侯,
沒錯!
牠就是"頓龍"。
接下來又可以看到另一個恐龍足跡的化石,
但這個化石與之前看到的櫛龍足跡不太相同,
其實用足跡也可以看出來是哪一類的恐龍所留下的喔~
這張圖上面就教你怎麼去看這個足跡,
其實它是一頭類似雷龍或腕龍之類的蜥腳類恐龍所留下來的足跡,
因為牠們步行緩慢,
體重較重也踩的較深,
也因為如此當腳要從洞裡拔出來時,
會在前方的地面上留下爪痕。
旁邊有個小告式牌上也說明了足跡是如何留下化石的,
還有足跡對於恐龍的研究上有何幫助。
走到這裡,
也差不多接近尾聲了,
最後是這頭暴龍的全身化石,
讓身為恐龍之王的暴龍在當壓軸在適合不過了。
暴龍是恐龍時代末期的最大級肉食性恐龍,
牠的頭部特別的大,,
嘴裡排列著又粗又大的牙齒,
在什麼都大的情況之下,
牠的前肢卻異常的瘦小。
另外暴龍究竟是像"侏羅紀公園"演的那像用奔跑的追補獵物呢?
還是專吃屍體來填飽肚子呢?
到目前為止都還在研究當中,
因為就推測暴龍的體重有六噸重,
雖然依骨骼結構來判斷與快速奔跑的動物相近,
但牠的雙腳上究竟有多少的肌肉及運動能力都還是未知的。
除了暴龍之外,
展場的最後還擺了一支可供民眾盡情模的恐龍大腿骨化石。
就解說牌上說的,
這根骨頭是真正的化石,
而非復製品,
這是蜥腳類恐龍的左側大腿骨。
既然就讓我們摸,
那就盡情的摸個夠吧!
而此次的恐龍展也到此正式的結束了。
當然來看展之外,
出展場之後的紀念品售賣區也是不容錯過的一個地方,
因為有些都是在這裡才買的到的紀念品,
看看在這裡選購紀念品的人可不比會場裡面的少。
除了售賣恐龍相關的玩具、模型或是印有恐龍的T恤之外,
這裡還有不少種類與恐龍相關造形的餅乾,
而且很多都還是日本進口的,
右邊那個牌子上寫的即是"此區商品皆為日本進口"。
這個看起來像是恐龍蛋的東西,
裡面裝的是巧克力鬆餅。
打開之後就像上圖展示盒中的那樣,
這個也是日本進口的。
這是另一種,
印有暴龍腳印的餅乾,
一樣也是日本進口的。
印有暴龍腳印的餅乾,
一罐20個賣400元,
等於一個要價20元,
這也太貴了吧!
這邊的是恐龍蛋造型的,
這個叫"恐龍小饅頭",
一盒12個要價450元。
這個叫"令人感動的恐龍",
1盒12個賣350元,
吃了真的會想哭吧!
看到這個牌子我差點笑了出來,
但上面寫的也是事實啦!
不過應該是還有第三點,
就是有人從日本買回來送你,
有常去日本的人要有自覺喔~
還好我不喜歡吃這類的食物。
真是什麼東西只要跟恐龍有關係的都有人在賣,
這邊還有恐龍造型的雞蛋糕,
記得好像是一包10個賣50元,
說真的不是很大個,
不過排隊的人還真的不少,
一旁的牌子上還寫著"為了避免人潮過多等太久,每人限購…",
印象中是每人限購兩包啦,
實際的數字我也忘了,
不過真的很熱門。
當然我這次也不是空手而回啦,
還是有買了一些紀念品,
只是我選的都是一些比較實用的東西,
右邊那大、中、小三張分別為DM、門票及抽獎卡,
DM是在買票時就可以拿到,
進面有一些關於此次展出的介紹,
而抽獎卡則是在出口處以門票換取,
一張門票可拿一張,
回家後上網輸入序號參加抽獎,
是否得獎要到此次展期結束後才會知道。
另外的這個是名片型的USB隨身碟,
此次會場推出兩種款式可供選擇,
除了這個雷龍的款式之外,
另一款是暴龍的封面,
或許是熱愛和平,
所以我選了這款雷龍的,
暴龍的封面我看了並不是很喜歡。
另一個紀念品就是這個印有石化圖案的亮面口罩囉~
雖然我之前就已經有一個騎車用的口罩了,
但總是要換洗吧!
所以到時就可以拿這個來用囉~
這是此次戰利品的發票,
或許看帳面上是會覺得有點貴,
但會貴也是正常的啦~
展場的紀念品不都是這樣賣的嗎?
不過只要開心就好,
此次我的世界恐龍大展也到此結束了,
我在裡面大約停留了一個半至兩個小時,
因為還要趕火車而無法再停留,
其實感覺還是沒有看夠,
回來後也發現其實很多細節的地方都沒有注意到,
再加上相機到後來沒電了(因為前一天的風尚之旅拍了太多),
所以下次再看展的時侯,
相機的電池一定要充飽飽的,
以免再次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