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與魔鬼」被定位為「達文西密碼」的前傳,
時間點設定在「達文西密碼」劇情發生的一年前,
從古至今,
「科學」與「宗教」之間一直存在著矛盾與衝突,
堅信科學實證的「光明會」,
與信仰宗教的「梵帝岡教廷」,
也因此產生對立。
五百年以前,
由於受到當時主宰一切的天主教會迫害,
「光明會」不得不轉變成為地下組織,
五百年後的今天,
卻因為一場關係到梵帝岡存亡的謀殺案,
讓「光明會」再次浮上了台面,
這究竟是光明會的報復行動,
亦或是背後隱藏著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呢?
本次電影的主題圍繞在「科學」、「宗教」與「信仰」之間的衝突,
靠著古籍上的詩句,
找出隱藏在各地的線索,
跟著主角一步步的前進,
找出那條通往「光明教堂」的「光明路徑」,
內容充滿緊張、懸疑與驚悚,
不可否認的是這類的電影很合我的味口,
只是有時這類電影中一下子來的資訊太多,
還要動腦整理一下,
因此可能會錯過了一些據情,
所以好像不太適合上電影院看需要動腦的影片,
因為在電影院不能按暫停…XD。
電影開頭講述著教宗的死亡,
於是散落於世界各位的樞機主教們會集中到梵帝岡來舉行「閉門會議」,
「閉門會議」的目的即是投票選出下一任的教宗,
而在新任教宗產生之前,
即由教宗身旁的「總司庫」來代理教宗的職務,
「總司庫」可以算是教宗的主管,
平時負責管理教廷裡的行政與則務。
電影中的「總司庫」角色由「伊旺麥奎格」擔綱演出,
我是從星際大戰首部曲才認識這位演員,
他在「天使與魔鬼」中所扮演的「總司庫」我個人覺得表現的很好,
讓我覺得在整部戲中他亦正亦邪,
有時認為他似乎有什麼陰謀,
但有時他又表現的很弱勢,
到了最後…事實結果證明…他真的是…
接著鏡頭帶領我們來到了位於「瑞士.日內瓦」的研究中心,
這個研究中心正在進行著「強子對撞」的實驗,
畫面中的粒子即是經由「強子對撞」後所產生的「反物質」,
這「反物質」也被稱之為「上帝的粒子」,
它的能量強到可以供應一座大城市一整個月的電力,
但也可以輕易的摧毀一座城市,
很不幸的,
這個粒子在不久之後即被不知名的人士給奪走,
案發現場的屍體上還留下了一個符號,
由這個符號特徵顯示此案與「光明會」有關。
但是…犯案的人真的會故意留下證據?
讓人知道是自己的組織所犯下案件?
擺明是故意挑釁的成份很高。
劇中的「光明會」成員綁架了四位身為教宗侯選人的樞機主教,
並預告將會在夜間的八點開始,
每一個整點殺害一人,
直到最後的午夜時分,
將引爆「上帝的粒子」,
讓凡帝岡毀於一片光明之中,
這樣的做法與古藉上的詩句完全符合,
更讓人不得不把嫌犯與「光明會」聯想在一起。
既然跟「符號」與「宗教」有關,
那當然就要找上哈佛大學的符號學家「羅柏.蘭登」,
也就是達文西密碼中的主角。
於是,
蘭登開始憑著有限的線索,
一步步的尋找著,
那傳說中通往「光明會」總部「光明教堂」的「光明路徑」,
一路上需經過「土」、「氣」、「火」「水」四座教堂,
每座教堂裡也都隱藏著各種的暗示,
跟隨著天使的指引,
一路前往最終的「光明教堂」。
除了要解救梵帝岡的危機之外,
蘭登還必需跟時間賽跑,
想盡辦法在每個整點之前到達下一個教堂,
否則看到的將會是一個又一個樞機主教的屍體,
也正因為如此,
所以劇情也就顯的較為緊湊,
讓人想要一直看下去。
當然這一路上也並非一直都很順利,
還是有判斷錯誤的地方,
也因這樣更是營造出不少緊張感。
到了最後,
蘭登一行人終於找到了「光明教堂」的所在地,
但還是未能在最後的五分鐘內更換「上帝的粒子」所需的電磁,
結果「上帝的粒子」還是被引爆了,
引爆後的結果…梵帝岡的未來…
就留給各位親自見證吧!
我沒有看過小說,
所以自然不會有書比電影好看的想法,
這好像是很多小說改編電影的通病,
而我也不是一個天主教的信徒,
之前相關的作品也只看過達文西密碼電影版,
但基本上這兩者之間的關連似乎不大,
單純的看這部電影也可以很容易的去了解它所想要表達的內容,
再加上它情節緊湊,
很容易令人乎略時間的流逝的溶入其中,
不過這也關係到個人對於電影種類偏好的問題,
或許是我個人喜歡這類有點推理及懸疑的電影,
所以我認為這是一部好看的電影,
非常值得一看,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