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宜蘭二日遊的遊記就在上一篇甕窯雞食記之後停了好久,
主要還是因為我看著照片卻一直不知道該怎麼下筆,
這次來這裡因為沒有事前做功課,
感覺就像是走馬看花,
一直拍照、一直拍照,
沒有真正看到最深層的一面。
一進到羅東林業文化園區,
迎面而來看到的即是"竹林車站",
羅東森林鐵道全長36公里,
竹林車站是羅東森林鐵道的終點站,
當時林業發展及車站的榮景隨著時間沒落,
現在的人也只能從這留下來的設施及舊照片中去追尋。
在車站旁的解說牌上向我們訴說著太平出林鐵的過去,
太平山開發計畫自1915年展開,
1921年羅東街長陳純清先生爭取於羅東地區設置出張所,
加上山地運材軌道、架空索道及平地森林鐵路,
這也逐漸帶動宜蘭地區的經濟發展,
也使羅東成為當時宜蘭的工商經濟中心。
都說是林業文化園區了,
木雕及木工藝品當然也少不了,
就像之前去花蓮的林田山一樣,
這裡也有不少木雕作品。
在車站的後方可以看到火車頭及載客的車廂,
但這並不是從前那個時代所遺留下來的,
而是在拆除多年後重建的。
這種軌道的軌距較窄,
約為國際標準鐵路的一半,
且鐵軌單位長度重量較輕,
所以被稱為五分仔車。
以上的資訊在列車旁的解說牌上可是都寫的清清楚楚的,
到這不只是看風景也要長知識喔~
除了車廂及鐵道之外,
這個火車頭也大有來頭,
記得公司有一項旅遊產品中有到日本體驗SL蒸汽火車,
但SL究竟是指什麼呢?
其實SL是指英文Steam Locomotive的縮寫,
也就是指"蒸汽機車"的意思,
而這裡說的機車可以是一般路上我們騎的機車,
機車指的是火車頭。
在這裡除了鐵道之外,
延著貯木池的周圍還修築有一條環池的臨水木棧道,
經由這修木棧道可以繞完整個貯木池。
這個貯木池創建於1924年,
總共的保存面積約51平方公尺,
每次木材經由鐵道運輸至此,
然後再由此卸木平台將運來的木材放入池中存放。
這裡即是卸木平台將木材卸入貯木池的入口,
看到那以木材製成的斜坡了嗎?
經由那個斜坡即可順勢的將木材推入池中。
這裡即然是以運輸木材為主,
所以當然也有展示以載運木材為主的平台車。
為了安全,
這可平台車可是禁止攀爬的喔~
延著步道走去,
走著走著即會看到一間生態竹屋,
這間生態竹屋除了外觀使用了竹子為建材,
並打造成以符合環保與節能為主的綠建築,
內部還展有各種以竹炭加工的生活用品。
看完了生態竹屋之後我們即回頭後另一個方向去看看,
其實延著臨水木棧道也是可以把院區走完一圈,
但這個羅東林業文化園區還真的不是普通的大,
園區佔地約為20公傾,
所以我們並沒有繞完整個貯木池。
往回走來到了園區的另一端,
這回我們來到了藝文區。
這裡展出很多木頭人彩繪比寫的得獎作品,
這個紐約洋基隊的隊員不知道是不是為王建民為主題。
在藝文區中設有"宜蘭縣文化創意中心
文化創意中心裡建有一整排的小木屋,
這感覺有點像是日本的舊街道般,
其實每間小屋中都有開放手工藝品的教學,
不過今天很不巧的並沒有開放,
所以也只能隔著窗觀看裡面的作品。
延路上還是有不少像這樣的木材創作,
這是木人一家正在用望遠鏡觀看著貯木池的美麗景色。
不妨試著融入他們的角色看看,
看是究竟是何等的美麗景色吸引他們在此駐足這麼久,
說不定會有特別的發現喔~
文化創意中心的步道上還精心的用了幾種可愛的圖案來加以裝飾,
這也讓它變的更加的活潑生動,
但可別看這些只是普通的圖案喔~
同行的友人中竟然有人看出它案藏玄機,
原來這四個心叫做「心花怒放」,
哈哈…還真虧他想的出來。
繞過小木屋後可以看到一條延著木屋而建的河道,
這樣的景色也令我想到了北海道那小樽運河的景色,
當然我沒有去過北海道,
或許這只是小巫見大巫吧!
隨著太陽漸漸西沉,
羅東林業文化園區的行程也差不多要告一段落了,
於是我們打算接著前往下一站,
到羅東夜市去享用今天的晚餐,
待續…
相關連結:
宜蘭二日.D1-1.深坑老街
宜蘭二日.D1-2.豆腐峽
宜蘭二日.D1-3.林美石磐步道
宜蘭二日.D1-4.甕窯雞
宜蘭二日.D1-5.羅東林業文化園區
宜蘭二日.D1-6.羅東 & 東門夜市
宜蘭二日.D2-1.前進龜山島